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大相国寺生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话还得从三年前说起,容氏去世后,晚儿顶着为母转世祈福被送到大相国寺。为了这可是费了小晚儿不少气力。因为容夫人只有晚儿一个孩子,所以守灵哭殇一刻也不准她休息。这主意是她嫡亲的祖母出的,就是想累病她,再让她一命呜呼。当小晚儿连着两天只喝水,不给东西吃时她就意识到不对。通过几天的观察,她选中了母亲的陪嫁紫娟做帮手。不为别的,只因她忠心而且聪明。于是,在第三个守灵夜,趁大家休息,主仆俩人偷回母亲的卧房,把能拿的都拿走了,其中有紫娟的卖身契,她们知道的铺子的房契。当然拿的,最多的还是容氏的饰物。好拿还值钱!紫娟借着是夫人的大丫鬟的身份,没人管。她先出府,用了两天就把东西安置好了。再把自己的卖身契消了。打听好给容夫人做道场的法师,并用重金买通了,大和尚为小晚说情,其实就是污蔑。虽说法子老套,但好用啊,不等容夫人下葬,小晚儿就被送到了西郊大相国寺。

    要说小晚狠啊,直接告诉大和尚,让说她命带煞气,冲撞亲人。为夫人做法事的主持是个年轻有为的大和尚。修为很好,人也不刻板,小晚儿求到他时虽没立即同意,也没给小晚儿讲经布道,只是静静地听小晚儿说。小晚儿悲悲切切的讲了自己的处境,用忧伤而又倔强的眼神望向志远法师的那一刻志远的同情心就泛滥了!他没表示同意,只是因为小晚儿下面的话说得太快,没给他时间,让他说话而已。如果说小晚儿前面的话唤起了法师的同情心,那么后面的话就点燃了大师的宏伟志向。一场地位极其不对等的谈判,以弱势一方取得胜利而告终!

    大和尚亲自去见的小晚爹,一是事情重大得家主点头,二是想确定一下是否如小晚所言,看看此人真的冷心冷肺!当志远大师沿着青石铺的小路,走在回廊下来到慕家的议事厅等候家主时发现,雨天里走二注香的功夫,自己的僧衣和僧鞋居然一点没湿!这慕家真不是一般的阔气啊!当慕天恩听志远说他本应先生个男孩,可偏偏小晚儿是女儿,这样的孩子女有男时,不好先克母后克父,再克兄弟,家财遭损跟她有关。这些都是因她转世前是修行的高僧,只是修行的时间不够就被打发到人间了,若是男孩福气深后,可惜是女孩就会自带六刑,她皈依佛门,既能避祸又能解难,而且得看修行的怎样,才能定归家的时间。毕竟慕家不是一般若家啊,总得子嗣兴旺了才好回来啊!再加上前世欠下的修行,只能等佛缘了了,才能还俗,而且我佛慈悲,不要慕家香火钱。就为度人,以弘扬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为了表心诚,度劫难小晚只能一人去大相国寺,不能带任何人去。话由志远大师说地不容人不信,家主当即同意,马上送小晚儿离开。还虔诚地感谢大师点化,人性薄凉啊!

    作为大丫鬟的紫娟为了谢前主子的恩情,陪着小晚儿去大相国寺,也算谢主母的恩典,只有这一个人送小姑娘啊,所有人包括亲爹都没露面,可见人心的寒凉。其他人包括奶娘,跟着小晚儿侍候的仆妇,早就被老夫人调动的东西南北了,原还指望着忙完了回去侍候小主子呢,这下全完了,能留下看院子都是奢望!这时候说什么忠心都是扯蛋,找好靠山才是真的。

    新夫人马上进门,嫡子嫡女也会随之而来,这无母庇护的大小姐本就没人疼,还会是碍眼之人,正好能走就走。可是也不好走,因为一半都是容家仆妇,慕家不爱留啊。慕家的就好多了,托亲靠友出大房啊。至于容夫人的院子更是连管事妈妈都没保住,不过还好慕大老爷仁慈,凡容家的仆人都放了,还了自由身。做惯了家仆,这一放虽主家不要赎金,可也是愁啊。无房无产如何安身立命啊。不说家奴,就说管事妈妈也没心惦记五岁的小主子。他们不知道就因为她们的不经心,错过了一步登天的机会。

    紫娟因为是人贩子拐来的,本就无家可归,所以能跟着小小姐对她来说也不坏。不过小小姐虽小,做的事可是多少大人都不能及的。紫娟护着小小姐,只是觉得姐五岁就没了亲娘,可怜啊。再后来看老夫人的安排,老爷的不管事,就愈发觉得小姐的不易。可是,得了小姐的命出去办事。才惊觉人比人差距咋这么呢,看看小姐出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永绝后患。虽然只是人出走了,但她如同看到小姐和她辉煌的未来。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办事也愈加稳重周到。她记得小姐说的话,出门换了男装。这样安全些!

    去大相国寺外,买了个小院,院子不大,但胜在正靠寺庙的一个小门,僧人门干活的多出入。这样安全了许多。其实这院本就是大相国寺的,只因连年扩建,把原来的小院落都舍了,给来修行的俗家居士,买了去变成了民宅。这些事小姐是如何知晓的,让紫娟敬佩不已。联系主持方丈,逃命升天,这一系列的事从安排到办成只两天,还是在众目睽睽下完成的,可不是她能用语言描绘的厉害了就能表达出来的。而且小姐怎么跟方丈谈的,她不知道,只是看后来方丈出去的表情,有些紧张,好奇怪!?

    慕家的人从上到下都很忙。忙着送大夫人下葬,忙着迎新夫人进门。大夫人得风光出殡,不为别的慕家做事都得让人称赞说声气派啊。光法事就做七七四十九场,告之五湖四海的家奴,能回的掌柜全回来。所有商号全去红挂白,一时间出海在外的商船十只四五是白榥飘荡。至于济州那就不用说了,全城戴孝。街面上穿孝衣出来办事的慕家人,太多了弄的百姓都快不识得别的色就白色!夫人停灵九九八十一天,满百天才下葬入土。

    主家要成亲更是大肆采买,主院得重新布置,为什么不重建呢?那是历代家主住的地方,风水极好规矩说道也多了去,连颗草也不是随便动的,只能是房里按主人喜好放些心爱的家具,不过年纪长一点做家主的,几乎都什么也不动就怕动坏了运气。这些和新夫人无关,穷人一旦富就要张扬一下显显富,除了墙没推其他的全换,连铺地的青石都换成灰石……这一年慕家新闻就济州百姓的娱乐生活,全是慕家怎么怎么的,总之慕家老少主仆是在济州百姓羡慕嫉妒恨的酸话中度过的,老夫人那傲娇的心理得到从里到外前所未有的满足。不管事的家主慕天恩突变散财童子,为了两夫人败了慕家三年的利。

    这些个也和小晚儿没关系!在寺庙里修行的小晚儿被主持安放在居士住的宅子。还说小晚儿佛缘好,现在太小了长身体要紧先在外养着,等身子调养好了再入寺。还请了两个信众帮忙照顾小晚儿。这信徒一个是紫娟,因她记得自己名唤英娘,随夫姓李;这男信徒就是英娘的丈夫,走脚的货郎李学文。要说人和人讲的是缘分呢,李学文和紫娟一样是被人贩子拐来的,不过李学文比紫娟大两岁。偷跑了,在济州做了乞丐,后来遇到紫娟,对于他门来说,他两就是亲人!紫娟把月钱都给了李学文。李学文也是个努力的人,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当了货郎。走街窜巷,虽然只是卖针头线脑,可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在他心里一直掂记着紫娟,一是想抱恩,二是想娶她。抱恩就是得多赚钱让紫娟有钱,这好办他把钱都攒着,几年下来给紫娟赎身的银子就存够了。可是他不敢跟紫娟说,在慕家过的是啥日子,出府过的是啥日子,天壤之别啊。至于娶紫娟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紫娟漂亮能干,将来做管事娘子都是低嫁,没准哪天被老爷看上就做了姨娘。想的明白可是管不住心啊。一听说慕家夫人没了,他的心思就活起来,生意也不做了,就在慕家门口晃,专门打听慕家的事,也期待能看到紫娟。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紫娟一出门就被他看到了。紫娟也没把他当外人,这些事都是他帮着办的。要不哪能那么快就办好啊,单说那男人的衣服就不好找啊。毕竟他走街串巷了解市井,要不小晚儿也不会那么顺利的把大相国寺的主持给拿下。听了紫娟的安排,积极帮忙配合紫娟把小晚儿送到预先买好的院子。办好紫娟的户籍,大着胆子求婚成功,让娘子有名份,自己有了家,虽然这个家得要两三年以后才有,可是他依然开心的能在梦中笑醒!

    小晚儿一个人,遇到了义仆,结了善缘。就这样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什么吃斋念佛,对小晚儿根本没有,李学文是尽自己全力让主仆二人吃好穿好。小晚儿穿的跟慕家比不了,可跟普通富家女可是要好得多。英娘就不用说了,就头上的发釵总是最时兴的。当然银钗多,金钗少。一是李学文没那么多钱,一是英娘不让他买,太招遥了惹事。

    李学文跟着小晚儿可以时,时来运转天降财神啊。小晚儿出钱给他买了辆驴车。经小设计成现代的移动商店。并让他改变思路以物换物。这样可是把针头线脑的生意给做活了。英娘在小晚儿这吃货的带动影响下做了些鸡蛋糕,山楂片,各种果干小零嘴。一并放到李学文的车上,每天赚些鸡蛋青菜糙米也够他们三个人吃的。李学文一月走下来,比原来的一年收入还多。也认识了不少食铺的老板,因为他会把收来的菜送货上门省去了,出早市的饭铺去夜市买菜的麻烦,而且价钱还会比市价便宜些。就这样李学文的货车就变成了移动的百货超市,代预定的还带预售。手里边的订单那叫一个全,什么张家的绣品,李家的菜,阿公的烟叶,阿婆的衣裳,姑娘的胭脂水粉,孩子的玩具零嘴……全了。还有就是,他只走近郊,不抢店铺的生意,不占走街串巷的货郎的生意。偶尔遇到天气不好,他还给挑脚的货郎行方便,带他们一程或让他们在车上避一避风雨。一时间文哥的生意火得不要不要的,人缘好到爆棚。要不是李学文意志坚定,那媳妇都得乌央乌央的。

    说这些就让李学文对小晚儿,佩服的五体投地,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小晚儿教给李学文一套记账的表,接货一份,卖货一份,订货一份……所以别看事情多东西杂,李学文做起来忙而不乱!李学文的口碑也在这时候传扬出来的,人家说他是万事通。做什么事都有条不紊,没有他不收的也没有他不卖的。

    他就这样积攒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和三教九流的人脉。当然对小晚儿那是言听计从。跟英娘在一起时总是称小晚儿,小人精。李学文很聪明,小晚儿用了几个晚上教他基本笔画和字的拼读,然后就是怎么制表填单。后面的都是英娘教的,就这样急匆匆地学习,到后来还能背《论语》《诗经》。字写得也尚可,起码一笔一画,中规中矩。每当小晚看他汇帐和学文化时就感慨,真是被古代耽误的学霸啊!英娘守礼跟李学文商量,跟小晚睡正房。李学文睡厢房,正好在外面看门还安全。这些外人是不知道的,在外这对男女信徒虔诚,忠厚仁义对小晚儿照顾的无微不至。非亲非故的人不是佛主教化,怎么能做到这样。真是我佛慈悲啊!李学文的生意是蒸蒸日上。

    小晚儿和英娘也没闲着,每天做小吃食,并且英娘的针线活也好,总是给小晚儿和李学文做衣服做鞋。当然怎样做都是按小晚儿说的或画出来的做!小晚儿这里可好了,小抱枕,小娃娃,家居服睡衣全了。文哥穿的那叫时尚啊,不一样的颜色,跟别人的衣服总有差别,但总是最好的看的。弄得李学文和英娘都想开裁缝店了。说实在的要不是小晚儿压着,而且现在真不是时候,他们俩都不知道想开多少店了。

    李学文每天都会给小晚儿讲一路的所见所闻。哪怕是路边的野花开了,也会给小晚儿讲一讲。当然做生意的心得,就更是汇报得详详细细,还要做笔记。这些都是小晚儿要求的!

    小晚儿说市井见闻是百姓民生,关乎江山社稷。田园风光桑农经济,才是生计根本,自然天气关乎人们的生存,异样的天气早发现,人们早有准备,能救命!虽然李学文不是很理解,但是小姐的话那就是圣旨!

    每天寅时英娘就起床了,给李学文做饭,帮李学文把货物按照单子放到车上(相当于现在的配货)。李学文卯时就出发了,一天走两个乡镇,一共八镇,走五天货休息进货一天,六天一个循环。有两个镇子太远跟他们现在住的地方相反,所以一天只去一个。周边一共八十九村子,他基本都有路过。遇到有杂货铺或有人往返集市代买东西的,他就小做停留卖点稀罕物。既不影响了人家生意,也给自己的生意传扬传扬。就说他家包装独特的鸡蛋糕,可是让乡绅地主们喜爱一时啊。城里都没有,自己家人吃,还是送人都是合心意的东西。小辣条,动物型的小糖球,炸得酥脆的贝壳酥,就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文钱买一小碗(李学文自制的小木碗),没钱用物换也行,一个蛋换两三碗不定,冬天三碗,夏天两碗。时令的果子野菜,都能换到吃的。就没见文掌柜生意做得这样灵活的。穷人光顾货车的次数越来越多。文掌柜也越来越亲和,什么李老伯啊,张阿哥啊,王大娘……夏天蔬菜多,听小姐的吩咐,收的菜能卖的就卖了,不能卖的小姐带着英娘,做成了泡菜,准备天凉没菜吃的时候卖给食肆。山野菜居然也让小姐做了泡菜,这让李学文和英娘惊奇不已。期待能吃到美味。有些果子也让小姐做成了蜜饯,他们家那东西堆的全了。可就这样只进账没出账,以物换物收的钱进货赚得更多。午时李学文就开始往回返。送菜小补点缺得多的货,未时基本能到家,申时吃了饭算账。每天晚上算账,李学文都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同样的东西,转转手每次都这么有账进。听小姐的建议,铜钱换银子,银子换金子。除去小晚儿给的驴车钱,货物都是原来的存货,现在的货都是一点一点补的,所以李学文可以说没什么投资,可是钱却如潮涌来。还有金子,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存金元宝,一两的小元宝让李学文兴奋了很久!小姐什么都懂带回来啥东西都能用上,再变成钱第三章文掌柜救娟姐

    这不去山门镇卖货时,换回来不少鸭子,都被小姐做成了吃食,送到酒肆卖了。这个得详细的说一下。山门镇在大青山脚下,再往里走就是大青山了。大青山特别大,据说翻过大青山,能到省城。不过山路难行,人们还是走官道,虽然得多走五六天,可是人们也不会走大青山,真没有路啊!大青山里有十一个村子,山民都到山门镇来换东西,所以路虽然远李学文还是愿意来的,跟山民换的东西都很好。去山门镇两次后,他就根据山民的介绍,进了山。围着大青山的五个村子还好,没有太不好走,就是僻静。林间小路,走到村头才能看到人。山路吗崎岖不平,走起来慢了点,所以李学文基本都在走,叮当的铃声让村民听到都会口口相传,广而告之。有人买东西换货,他就停留一下。没人他就往下个村子,因为路线是固定的,所以有赶不上的村民,在路上也能撵上他。文掌柜心善好说话,把山民在镇子上换不掉的东西都换了,山民一窝蜂似的,推崇他。每个村的村长都对李学文很客气!

    村子因依山而建,所以都不大,但地方都很大,村民却不多,住得也有点分散。家家有事都是互帮互助,这样村长地位就显得很重要。这天李学文去最里面的村子,大沟村。其实这个村是在山坡上,只是坡后是一条大山坳。因山坳上不长东西,都是荆棘条,人们就跟着叫荆条沟,所以大沟村就这样被叫开了。坡地加上林子里不产东西,所以这个村是最穷的。李学文之所以会来是小姐要求的,让他做到销售无死角,哪个地方都得去,虽然他不懂为什么,但秉承听小姐的准没错,他按天的来。有时能卖点货,但基本收货的时候多。这不今天还没到村口就见,一帮人又吵又闹。走进一看才知道,是村长带人要去看病。村长叫王大贵,这个村当年是逃难来的,都是一个地方来的,所以村里的人基本都姓王。带去看病的病人是村长的二叔家的小孙女,8岁了叫娟子。因是家里的大孩,平时活没少做,就是摊上重男轻女的人家没办法。吃不饱穿不暖,这不累病了不给看不算,还要给扔后沟去,任其自生自灭。邻居看不过去告诉了村长,大贵把人截了下来。想把孩子带去瞧病,可二婶子就是孩子奶奶说啥也不让,这不撒泼打滚就是不行,还好大娟爹娘不错,跪地乞求,怎耐不行啊老娘不同意也不给钱。李学文一看孩子,真是可怜啊,8岁按理也是大姑娘了穿得衣不遮体,瘦得手青筋暴流,细小的小手全是口子和老茧,哪像孩子样啊。这村里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孩。他不知道能见到他的都是富裕家的娇孩,像娟着这样孩子,比大人还累。早起帮忙做饭,收拾碗筷,捡材薅草,洗衣担水啥都得干,不是山里就是地里,哪有时间出来看热闹啊,买点东西那更是想都不用想!看那小脸就知道是长期吃不饱,可能再感上风寒,可不就一病不起了!这是烧迷了,想起小姐教的一些常识,就唤人拿来点热时,他给加了点红糖,给孩子喂了点糖水,结果孩子迷迷糊糊的说话了。大伙一看孩子有救,就央求了李学文带他们去看大夫。李学文也不含糊二话不说,掉头就走带他们去了镇上找大夫。村长大贵见是文掌柜带着不会有错,就没跟着。娟子爹和娘跟着文掌柜就去了,结果这俩人没想起跟老娘要钱。大夫一让拿药付钱,傻眼了,没有钱啊。好在文掌柜没走,代他们付了药钱,又给了一包红糖,嘱咐他们藏好给孩子补身子。夫妻俩千恩万谢,一个劲的要给文掌柜磕头,弄得李学文这不好意思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等再去大沟村时,娟子爹早早就在村口等着他呢。说没有钱还欠的药费,要把家里鸭子给他抵债。李学文说不用,村长王大贵过来帮着说,这堂兄弟再实诚不过,这鸭子是孩们捡蛋孵的,养在沟口的水塘里的,本来老太太是不给的,是娟子爹跪了一个时辰,大伙七嘴八舌的说得王二奶奶没了脸,才不得以同意的。听了这些,李学文就决定收了鸭子,日后娟子家有事己所能及的一定得帮帮。鸭子一共有八只,按市价正够药钱,糖钱是没有的。可李学文觉得得给娟子留点希望,就偷偷塞给娟子爹十文钱。见娟子爹要推拒,急忙制止,并告诉他手里有钱心中不慌!这是小姐告诉他的,他觉得太有道理了,就一直记得。现在他觉得这句话对娟子爹特别有用。堂堂七尺汉子,居然连一文钱都要不来,无论是跟谁要,都是人生失败啊!娟子爹真是个实诚人,怕文掌柜不好带鸭子特意编了鸭笼。放货车上稳稳当当的一点也不影响卖货!

    当地人不爱吃鸭子,嫌鸭子腥味大。娟子是捡的野鸭仔养在水塘里,没带回家去。本来想着鸭子长大了,杀吃了解馋的。看爹娘为药钱发愁就说了,鸭子的事。可是等娟子爹把鸭子带回来,娟子奶奶说啥也不让给了,非要留下。说东西是家里的她就说了算。弄得娟子爹跪地哀求都不行,还是隔壁王二郎家的看不下去了,偷偷打发孩子去告诉了村长,村长让小孙子过来传话说,不还文掌柜的钱,真把文掌柜的给惹生气了,以后影响村里人买东西,就由她们家负责!别看王家小儿不大,说起话来脆快着呢,愣是让泼妇王二老太太,闭了嘴。可是却没让娟子爹起来,足足一个多时辰,下地干活的收工回家来,都往院子里望,指指点点的王老头有点挂不住颜面让娟子爹起来了。这么一闹腾,娟子家是出名了。都说后娘难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