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0 特斯拉(3)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白色小车,充电八小时,可以行驶200公里,在当时也属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农民的第一次造车行动,就造出了世界高度,叶文贵底气足了一点,也由此开始了对混合动力车的研究。他在温州龙湾经济开发区征了25亩地,请来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进行开发。

    1990年4月,叶文贵推出了叶丰2号,这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它拥有容量强大的蓄电池组,还装上了自行研制的双用双缸水冷汽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比风冷式效果好、噪音低。次年四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研讨会上,叶丰2号一鸣惊人。

    1991年,他的产品获得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称号。1993年,他研制出首辆混合动力小轿车样车,该车95%以上的配件都来自温州本地。这辆取名为“yf-1100”电动汽车,不但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00多公里,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并且还是油电混合车。当时他共生产了12辆电动汽车,但由于社会接受度不高,以及技术缺乏成熟度,打算标价5万元一辆的“yf-1100”未售出一辆。

    为了造车,叶文贵前后投入了1500余万元,耗尽家产。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因为意识过于超前,技术也远未成熟,以及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等原因,叶文贵的造车梦破灭了。1995年,因财力问题,不得不中止了该项目。

    当他的造车梦破灭后,也很少再能听到关于他的消息。直到2001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再次把他带回镁光灯下。但这次,他是以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的形象回来的:

    “他打造出的实在是一堆会跑的废铁”、“中国第一个立志打造电动轿车的中年人向陌生的我喋喋不休地述说着他的梦想,一个注定了将一无所获的荒唐梦想”、“一个只有小学程度的中国农民耗尽了他的前途、生命和金钱”···

    尖锐且不留一丝情面的用词,似乎将叶文贵生前的光环一扫而尽,剩下的只有凄凉和苦楚。

    叶文贵的造车梦破灭后,就很少再能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据说,他曾多次拒绝媒体的采访要求,将自己“藏”了起来,不再被公众所知。

    他不再造车,那些令他骄傲的叶丰车,被他锁进仓库;当初的造车资料,被他存在两台笔记本电脑里。但他每天还是忍不住要关注国际油价,油价攀高时便感慨:电动车的发展时机到了。

    他熟知国家关于电动车的每一项政策,当年制约了叶丰车发展的充电桩等问题依旧令他忧心:“充电桩很重要,现在看来虽然条件好起来了,但还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他的汽车梦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延续。

    儿子叶飞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对于父亲的汽车梦,叶飞的理解更为理性:科研和产业是两个概念。科研成功不一定产业就成功。在他看来,父亲的举动并不算“超前”。

    2017年3月,年仅67岁的叶文贵因病去世。这个“温州模式”早期标志性人物,曾经的“温州第一能人”走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他就是不断喷涌而出的底层力量成功的典型代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