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 私事公事,缺钱寸步难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厢,车林林吩咐服务员上菜,问袁晋鹏喝什么酒。袁晋鹏问中和伯伯,我们中午喝点茅台吧?中和伯伯说,晋鹏,不怕你见笑,我们只听说过茅台,还真没喝过。袁晋鹏笑道,那就喝点茅台。

    偌大的桌子只坐六个人,显得有点空,人和人的距离也远。可中和伯伯就着大龙虾、野生甲鱼、鳗鱼这些好菜,抿着茅台酒,很快兴奋起来,高兴地聊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袁晋鹏不清楚村里的事情,无非附和几声,却货真价实地喝了不少酒。老家来人,无论如何要热情点,免得哪天村里人说闲话。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听见有人敲门,接着门被推开了,揭克西和冯仕达端着酒杯进来。听罢袁晋鹏的介绍,揭克西、冯仕达坐下来,轮番给中和伯伯三个人敬酒,接着又和袁晋鹏、车林林、王克几人喝礼节酒,折腾了二、三十分钟才回自己的包厢。他们在楼下请市国土局局长吃饭。过了几分钟,袁晋鹏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冯仕达说有急事,在门口等他。袁晋鹏满腹狐疑走出来,被冯仕达领到对面的休息室。

    冯仕达递过一包东西:“揭总拿给你的,家里人修谱找上门来,总要给几万块钱吧?”

    袁晋鹏打开报纸,是五捆百元钞票:“怎么能让你们出这个钱?”

    冯仕达说:“借给你的,你好意思让村里人空手而归啊?”

    袁晋鹏略有犹疑:“谢谢你和揭总一番好意,我借两万吧。”

    回到办公室,他倒在沙上睡了一觉。也不知过了多久,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邓振华说,来了一伙人上访,说要见喻书记,告诉他们喻书记出差了,可他们死活不相信。袁晋鹏说,我过来。

    到了****局,只见邓振华被十多个人围在中间,正在争论什么。

    邓振华见袁晋鹏来了,大声说:“这是市委袁秘书长,他说的话你们总该信吧。”

    原来,来访者是市郊戴家村的村民,自称是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之后。戴叔伦晚年曾任晴川刺史,清廉能干,被誉为“开元第一清官”。死后,晴川百姓为他树碑立传。他们找喻四海就是要求为戴叔伦树碑纪念。

    袁晋鹏觉得这是大事,不敢贸然答应:“等喻书记回来,我一定把大家的意见转达到位。”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袁秘书长,你不能敷衍我们。你评评理,该不该重修?”

    袁晋鹏诚恳地说:“戴叔伦是著名诗人、著名清官,对晴川做过很大贡献,重修纪念碑应该考虑。不过,市里财力有限,项目要申报立项,不是说建就能建,至少要开会研究吧。晴川历史名人众多,加上在我们晴川工作过的名人,不下于一百号。他们曾经造福晴川,甚至留下后代在晴川,我们当然要永远铭记。至于具体怎么建什么时候建要开会研究,不是我一个市委副秘书长能拍板吧?”

    中年人说:“这样说也有道理,那我们等着好消息”说罢带着大家走了。

    邓振华笑道:“药不过樟树不灵。你看,这些话非得要你大秘书长说才有用。我说,人家不听。话说回来,这种上访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

    袁晋鹏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手头有钱了,修建宗祠、牌坊,修谱这些事多起来。类似戴氏后人的诉求要重视。我们晴川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人特别多。我记得平安县凤岭乡的邓氏竟然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八个儿子邓王李从镒的后人,因为逃避宋兵追杀,改姓邓。而前两天在黎西船屋,才知道当地黄氏是战国四公子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后代。也不知道地方志办公室有没有搜集到方方面面的信息。”

    “凤岭的邓氏要么是宣城郡,要么是南唐郡,由李姓改姓邓,在我们邓姓中占比不大。不过,我怀疑地方志办公室不一定有力量把晴川这么多姓氏的源流弄清楚。除非你秘书长话,再叫财政局给些钱。”邓振华说。

    袁晋鹏自嘲:“我的话哪有这么灵?也就狐假虎威嘛。”

    邓振华连忙摆手:“不,不!你开口铁定行,身份就是说服力,就是领导力。”

    袁晋鹏笑道:“有时候身份是地位,有时候是累赘。”

    隔日更新,欢迎吐槽,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