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68 名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心念念的名分问题。姜芙龄顺势伏在他的肩头,抽泣着流泪,侧过脸看向姜驷。

    姜驷立刻为难地说:“二公子……您别纵着她。她到底还是我姜家女儿,我做父亲的当然愿意她被您护着,性命无忧,可,可这女孩家孤身住进您的院子……恐怕事后被宗族知道了,或者外头言官参我一本,我没法跟人解释。丢官什么都不要紧,只怕到时您也护她不住了,她依旧要遭殃。”

    朱仲书道:“这怕什么,我只说她是我的人,谁敢多事干涉?言官还能管我的房里事?”

    “……有您这话下官就放心了!”被一个“房里事”弄的心中别扭,姜驷迟疑一下才接上话。房里事,那就是丫鬟小妾的事了,那不是他想要的,“二公子,只是贵府四管家在这里,似乎正在和贱内商议平妻之事,是让芙龄和我四侄女一起嫁入贵府,现在平妻肯定是不成了,您看四管家那边……我该让贱内怎么答复为好?”

    试探朱仲书对平妻的意思,以及他娶姜芙龄的可能。

    朱仲书断然道:“我绝不可能娶那不知廉耻的悍女为妻,姜大人不用忧虑了,此事就此作罢!朱富那里我派人知会,让他早早回京,婚事不议也罢!”

    又问,“朱富现住哪里?”他和朱富不是一路来的,原是打算偷偷去侯府见姜照,所以到现在还没跟朱富打过招呼。

    姜驷道:“朱管家来乐康本该由我们招待,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别院,但他坚持要住在自备的下处,听贱内说似是在前棱街附近,公子要找他的话,到时我派人给您引路。”

    “嗯。”朱仲书才不管朱富住在姜家还是别处,只要能找到就行。当下不再理会这个,低下头仔细替姜芙龄擦泪。

    姜芙龄瑟瑟抽泣,到底没听到朱仲书给她定名分,却也知道父亲也不好再追问了,免得弄巧成拙。但心里是真委屈,眼泪更加汹涌起来,一抽一抽的,更显得楚楚可怜。

    朱仲书柔声劝慰她。

    姜驷一看这情景,自己是多出来的了,虽然尴尬,但能印证庶女昨日说公子对她好的话,暗自便极欣慰。寻个由头,他说了几句客套话,又作势责备了女儿一句,便告辞了。

    朱仲书让人将他送出客栈门口。

    姜驷上了小轿,按原路返回家中去,依旧不惹人注目从后门进入,直坐到贺氏院里才现身出来,然后进屋就换了自己在家“养病”的装束,可谓非常谨慎。

    贺氏上前忐忑问,“老爷,如何了?芙龄没跟您回来,是……留在那里了?”

    屋中没有旁人,姜驷喝一口热茶惬意靠在富贵椅上,一改方才在客栈里小心翼翼的奴颜婢膝,浑身都舒展开,露出胸有成竹的微笑。

    “朱家大儿子那么个样,二儿子却是这么个样,啧!”

    “……什么样?”

    “呵呵,什么京都大才子?绣花枕头,废物点心!”

    姜驷心情一好,对贺氏的火气也没那么大了,招手叫她到身边吩咐,“给三丫头准备嫁妆吧,她进国公府是板上钉钉了。”

    “啊?”贺氏一惊。

    她虽然知道唯有这样事情才能圆过去,可心里到底酸酸涩涩很不是滋味,暗忖郭氏那贱人生的小贱人怎地这样好命,轻松就进了国公府?生的又不是绝色,朱家那二少爷是眼睛瞎了吗,要个只会装蒜的庶女?

    “老爷,这嫁妆……要照什么规格办?唐国公府是京都一等一的富贵体面门第,可有什么特殊的讲究?恐怕芙龄的嫁妆起码也要六十四抬起数吧。”

    试探着问详细,其实是打听姜芙龄的名分。

    姜驷摆摆手,“算什么抬数,并不是真嫁妆。你只备些银两细软给她傍身,衣服首饰给她装扮,这些顶要紧,不得懈怠了——银两是开路的,进了朱家唯有手头大方才能站住脚,衣服首饰更是立足的根本,她模样差些,需要好好打扮,你派两个精于此道的女人指点她。另外,再准备一些田产商铺,做她以后度日的进项,若没合适的,直接用银子去京城附近置办,也方便她日后照看取用。”

    贺氏听得肉疼。

    衣服首饰,要让国公府公子看得上眼的,那得花费多少?银两细软,能在国公府立足的,又要多少才算过关?至于在京城置办田产商铺,那更是无底洞了!

    可也听出来了,这又是送女做妾的规格。当年她的大女儿就是没有正经嫁妆,全靠私下补贴送到王府的。姜芙龄做的是妾不是妻,到底让她心里稍微舒服一点。

    “老爷放心,妾身一定仔细办理,就算从自己的陪嫁里挪用,也绝对不让三丫头吃亏。她能进国公府对咱们一家都有好处,帮着她立足很重要,妾身明白这个道理。”

    口上含笑应着,贺氏却也留了小心思。东西肯定都按丈夫说的置办齐全了,但是上等中等还是次等,那就得看姜芙龄做的是什么妾。妾和妾还有区别呢,又不是自己亲生女儿,要是前途不明朗,她可不愿意割自己的肉去帮姜芙龄立足。

    “老爷,您之前吩咐的事都妥当了,几位族老已经在路上,约摸这两日就能进城。提前打过招呼,礼品礼金也都打点了,他们虽然没明说,但话里话外已经是向着咱们了。”

    姜驷点头,“好。”

    ——

    南宅侯府的小书房里,姜骅正在给女儿展示书信。

    是他今晨才收到的故友回信,关于参劾一些大员侵占民田的,那是个江南道的观察御史,治下正有一位告老归乡的尚书,在家里修建豪宅,吞并土地,勾结巨贾垄断粮行茶行,还与一些豪强山匪牵扯不清,在当地很是蛮横。这御史早就想参一本了,但一个人势单力薄,更不想为此丢掉身家性命,所以一直想想罢了,并且为了保住官位,还和那尚书的势力同流合污,也捞了一些不该捞的油水。

    这次收到姜骅言辞隐晦的来信,他随即明白了姜骅想干什么。当年掀翻科举舞弊大案,姜骅曾一度是他官途上的楷模标杆,但他是个谨慎的人,不会轻易把自己卷进漩涡里去。给姜骅的回信也很隐晦,透露的意思就是他相信姜骅的人品和能力,可以帮他提供线索,但若大难临头,还是要顾着老母妻儿多一些。

    “兆山兄向来如此,图一世平安,这是他性格使然,但人是极可靠的,不然我也不给他去信了。”姜骅对认真看信的女儿这样解释。

    姜照认认真真把信看完,把头尾寒暄都仔细琢磨一番,唯恐漏过万一隐含的深意。最后抬头笑道:“果然是个谨慎的。但也好,越谨慎的人越知道保守秘密,不会轻易惹麻烦。”

    这个御史她知道。上一世川南那边握着天下各处官吏的资料,能担任一道观察使的言官自然被查得清清楚楚。她接触过这御史的资料,从生平到交友的记录都还留有印象,所以她相信父亲的判断,这人是可靠的,既没和朱家或姜驷有牵连,也没和那当地的尚书有牵连,原是朝中清流派的小人物,领着俸银混日子而已。

    “爹,这件事可做。”她明亮的眸子里有隐隐的期待和兴奋。

    姜骅当然知道女儿期待什么。

    其实他从读完信的第一刻起就想到了,也有义愤和豪气充溢胸怀,但一想起自家老小以及眼下困境,那安民济世的心思立刻淡了下去。

    “阿萝,你还小,不知外面民生艰难,官道上也是艰难。这件事若做了,十有*会被悄无声息按灭,全家上下更会面临危险。”

    “我知道,信上不是说那宋尚书和江湖人物有来往么,谁动他,大概当夜就会被强盗闯了家宅,杀人放火甚至灭门都有可能。”

    “你既知道……”

    “爹,你要动姜驷,动他的上下势力,小打小闹是不行的,总得闹大一点才能连根拔起。再没有比宋尚书更适合用来闹大的了!”

    姜照打断父亲的话,秀眉扬起,语速飞快:“他退位之前官声甚好,现在朝中不还将他立为清廉典型么,若掀开他的丑事,朝野民间必有大波澜。到时候局面一起,别说动姜驷算是小打小闹,就是唐国公府也有可能被牵连进去。侵吞民田这事,文官可远远比不上勋贵吞得多,朱家一旦陷进去可就好看了。国家税赋年年亏空,皇上在宫里愁银子,川南那边又要动兵打仗,若是谁把这种积弊摆到明面上来做计较,在往日兴许会被压下去,可现在,很有可能被皇上拿来做文章。”

    姜骅没想到女儿竟然还知道宋尚书的官声,还能议论皇上,心下不安,“阿萝,少年意气终究不能成事,你自己也说是‘可能’会被做文章,万一不呢?”

    他还是觉得宋尚书不能动,自己终究的目的是压制姜驷,弄个小局面就行了,他现在联系的旧友完全够用,若是动了宋尚书,那就真是大事了。但凡要动宋尚书那个层面的人物,没有皇权介入是很难的,他手里一个空架子侯府,一点虚无的名声,又敌得过几个宋尚书党羽来收拾?

    姜照道:“谁说少年意气不能成事?您当年参劾科举,雄姿英发的气概哪里去了,今日之事又比当年逊色多少?”

    姜骅却极力摇头,“不行!绝对不行,这件事你休要再提,更不许私下去做。”他现在有点后悔给女儿看信。因事情当初是和女儿一起商量的,所以他才觉得给女儿看个回信算是交待,也让女儿放心,免得整日忧虑家里前途,但没想到女儿心思这样大,他暗暗决定以后的信件要挑着给女儿看。

    姜照见说不动父亲,想了想,便也罢了。此事到底风险太大,如果父亲不愿意,硬让他去做也不是好事。只是心里到底有些遗憾。

    当年她颠沛四处,眼里见过的流民饿殍简直比前半生见过的所有人还多。百姓在战乱和官匪多重欺压下过的是什么日子,她比家里任何一个人都明白。如果能在收拾长房的同时,顺手把官绅豪强也坑上一把,伸张一些正义,给那些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民一条活路,即便有风险,她也是极其愿意做的。

    但父亲的谨慎也是对的。

    不管做什么事,全家老小的安危总要排在第一位。

    要是什么时候,自己能有一群比江湖豪强更豪强的打手,能有比朝中权贵更稳妥的靠山,就好了!就不用这么瞻前顾后,为了一点小事费尽心机筹谋了。

    因为一封简单的回信,姜照在重生之后第一次,生出了想有自己一方势力的想法。

    “爹,蒋三郎住在咱们家,您去见过了吗?”官场上的事父女俩意见不合,姜照放弃劝说,主动提起家事。

    姜骅也不想在外事上和女儿商议太多,随即便把回信收起,仔细放好,然后点头道:“见过了,是个不错的人。”

    姜照笑了:“您也觉得他不错?”

    “言谈举止都很得体,看起来是个忠厚之人,且没有普通武夫的粗陋和头脑简单。我还让人去打听了一下他的底细,的确不错。”

    姜照没想到父亲动作这么快,连蒋三郎底细都打听过了,“那,我那天的提议您该放心了吧。”

    姜骅沉吟,“……阿萝,真要如此么?”

    姜照笑笑看着父亲。

    她的眼睛长得像娘亲,让姜骅一瞬间想起与亡妻相处的时光,那时候遇见什么意见相左的事,何先柔也会或嗔或喜地盯着他不说话,眼里全是坚定。

    女儿的性子也随了她娘,说一不二,干脆利落。

    又想起总被杨姨娘说像亡妻的次女姜燕,姜骅暗暗叹了一口气。妾室,次女,还有这些天见不到生母总是眼泪汪汪的庶子姜焉,都让他感到头疼。

    而北宅的事,那突然不顾廉耻跟了朱仲书的姜芙龄,更让他觉得家事简直一团乱麻。老太太嘱咐他不要过多束缚姜照,让她放手去做事……

    罢了,姜骅揉了揉眉心,女儿要做就去做吧,说不定她不同寻常的做法,兴许真能给家里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便是不成,总还有他去弥补收尾。“好吧,都依你。”他摆摆手。

    姜照眉开眼笑,“多谢爹爹!”

    她告辞出了小书房,自去安排招揽家丁护卫的事。

    于是又开始忙起来,因要行从未有过之事,每一个细节便都需要她格外留心,这样一连忙了几日,这天终于听到杜嬷嬷派去的人来报,“姑娘,事成了,府衙接了状子。”

    这是洪九娘那边的事了。

    姜照眉头一扬,“好,继续下去,等改天有空,我去亲自见一见她。”

    傍晚时候又有夷则来禀,说:“今天蒋家的七巧姑娘托人来递话,说她想跟咱们针线房的人学刺绣。”说罢很是感慨,“还是姑娘的法子好,不用直接劝,只放她们父女两个随意走动,到处看,还真把七巧看动心了!我去针线房问了,针线房的人说,自从七巧偶然逛过去见了她们的手艺,这几日就一直窝在那里看她们做活呢,迷得不行。”

    姜照心情大好。

    “她找谁递话过来的,她爹知道吗?”

    夷则摇头,“不知道。她是让给她们送饭的小丫鬟找我的,说她爹还没答应要留在侯府,所以她也不知道以后会去哪里,想着能留在这里一天,就想多在针线房学一天,学出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求姑娘开恩答应她。还说,等她学好了,第一件绣活就送给姑娘做答谢。”

    夷则边说边笑,姜照也笑了。

    虽然不是蒋三郎本人的意思,但女儿意动了,当爹的答应也快不远了吧。最近的事情一切都很顺利,她很欣慰,觉得努力没有白费。

    “女孩家多做女工是好事,她要学,就让她去学吧。告诉针线房的人别藏私,好好教给她。”

    “是,姑娘。”

    夷则笑眯眯走了,杜嬷嬷听见姜照的话,笑着打趣,“姑娘道理说得一套一套,自己怎么不多做女工?”

    许久以来难得有这样的轻松时刻,姜照也开起玩笑,“还不都是您老惯的?您的手艺好,带出来的小白鹤也做得一手好针线,有你们我自己还做什么,改日嫁妆也都让你们代劳算了。”

    “姑娘真是,哪个女孩子随便就提嫁妆的。”

    “我脸皮厚,不怕。”

    几个人在廊下说话,连带着亲手煮粥的郭妈妈和看炉火的白鹤都跟着笑起来,夕阳斜照,画面温馨。

    下人房里纳鞋底的秋明听见笑声,隔着纱窗往外看了看,低下头继续穿针引线。却是不小心手一抖,狠狠一针正好扎在指尖上。

    “姐姐,快,快包上。”旁边正在收拾包裹的黄鹤连忙抢上来帮忙。

    秋明把指头含在嘴里止血,脸色淡淡的。

    黄鹤就哭了,觑着窗外小声说,“她们是一伙的,只欺负我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