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7奇特兵器神计驻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时觉的难度瞬间加大,赶紧确认道,“丞相,李将军要打造的武器,全是钢制的吗?”

    要知道,在三国那个几乎谈不上有科技的年代,钢的冶炼那是相当的困难的。有一个成语叫做百炼成钢,从这四个字中,我们就能略微感受到冶炼钢的困难了吧。

    “不错,”曹孟德看着许褚说道,“我知道,这会炼钢的师父很少也很难找。所以,我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我给你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内,你一定要在荆州城给我找到五十个会炼钢的师父!”

    许褚顿了顿,随后抱拳郑重地说道,“末将领命!”

    让我们将镜头一转,来看看许昌城这边。

    许昌城北城楼之上。

    “公子啊,你跟我交个实底,我们许昌城,究竟有多少驻兵?”荀彧最关心的,还是许昌城的驻防问题。要不然,自己也不会回来了。

    “一万一千名甲士。”荀彧是自己人,所以曹丕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那战兵力又有多少呢?”荀彧接着问道。

    “这个······,”曹丕顿了顿,看得出来,这个问题让他有点为难,“先生,实不相瞒,此次父亲南征,几乎带走了所有的精锐步骑。虽然我许昌的驻军对外宣称是最精锐的部队,但是水平却只能说是中等,甚至更低。要说战斗力的话,恐怕只有五千。”

    曹丕所说的这些,其实荀彧早就能猜到了。不过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是,自己原本估摸着战斗力至少七千,没想到会只有五千多么少。

    想到这里,荀彧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先生,”见荀彧听完沉默不语,曹丕问道,“父亲这次派您回来,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指示?”

    昨天光顾着和荀彧聊易小川的事情,关于荀彧这次回来的详情,自己还不是很清楚。

    “不是丞相派我回来的,而是我自己主动请求回来的。”荀彧说道,“丞相自信许昌的无恙,而我,则始终担心马腾的西凉大军。西凉军战力强悍,而马腾又对丞相恨之入骨。如今丞相挥军南下,许昌城防守空虚,在此时机我才提出要回来驻防。而丞相也担心公子你在许昌独木难支,所以答应要我回来相助。”

    “父亲考虑真是周到,”曹丕说道,“有先生回来相助,我就可以放心了。”

    “公子万万不能这样想!”荀彧赶紧提醒道,“公子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力,老夫纵使是大罗神仙,怕也是回天乏术啊!”

    “那先生,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当如何?”曹丕虚心求教荀彧的意见。

    “公子啊,我们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丞相南征回来之前,确保许昌城不能有失。”荀彧说道,“为此,我有几条建议,还望公子能够采纳。”

    “先生实在是太客气了,”曹丕说道,“先生是我的前辈,先生有何话尽管说来。”

    “第一,我们应该继续隐藏我们的真实兵力。”荀彧娓娓道来,“从现在起,我们要对外宣称我们许昌有五万驻兵,而且全是精骑。”

    曹丕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即日起,通知各守城的将士,注意和留意陌生外来者,尤其是穿衣风格或者口音与西凉人接近的陌生来客。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西凉的派来的奸细。”

    “先生所说甚是。”曹丕对荀彧的细心和缜密从心底感到敬佩。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荀彧脸色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随后望向曹丕,“公子啊,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先生的意思是,要我们做好马腾挥军攻打许昌城的准备?“曹丕问道。

    “不错,”荀彧点了点头,“西凉军如果要攻打许昌,马不停蹄从西凉赶到许昌至少要半个月,我们在他们动兵的时候应该能有所察觉。如果西凉军出动了,我们可就要从丞相那里调援兵了。”

    “从荆州到许昌,如果轻装简行日夜兼程的话,最快也需要十天左右。”曹丕分析道,“加上我们从这里把情报送到父亲那里,加起来至少也要二十天,能来得及吗?”曹丕觉得有点悬。

    荀彧微微一笑,“丞相的救兵从荆州到这里确实至少需要十天。不过我们把情报送达到荆州,估计一两天就够了。”

    “一两天?”曹丕听了感到异常惊讶,“先生,您是在说说笑吧?一两天?就是骑着赤兔马星夜兼程两天也赶不到啊!”

    “是啊,”荀彧也承认,“如果派士兵骑马将情报送往荆州,两天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用的。可是,如果换一种方法的话,两天之内一定能将情报传到。”

    见荀彧如此肯定,曹丕意识到他不是在开玩笑,于是赶紧说道。

    “请先生赐教!”

    “不是我赐教,而是它赐教。”说着,只见荀彧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条,递了过去。

    曹丕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接过那张字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狼烟四起,千里而望。

    “狼烟四起,千里而望?”曹丕喃喃道,随后望向荀彧,“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公子可知道,写这八个字的人,是谁吗?”荀彧反问道。

    曹丕摇了摇头。

    “是易小川。”荀彧笑着说道。

    “易小川?”曹丕这下更加疑惑了。

    “不错。在我离开的那天,易小川托人送来了这张字条。”荀彧接着说道,“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易小川这是何意,等车驾过了五十里之后,我终于明白了。”

    “先生请讲!”曹丕来了兴致。

    “公设想一下:如果在荆州通往许昌的路上,每隔三十里设一个烽火台,那么,一旦许昌有难,即刻点燃烽火,三十里外的烽火看守者见到狼烟之后,随即点燃自己所在处的烽火。以此类推,公子啊,如此一来,许昌城有难的消息不是很快就送到荆州了吗?”荀彧解释道。

    曹丕听后,一时间愣在原地,半晌之后,连连说道。“妙啊!妙啊!先生!先生此计,可真是神计啊!!”

    荀彧听了连连摆手,“神的不是我,而是易小川。坦白说来,易小川的智谋,那是远远在我之上。此人最擅长的就是出人意料,他的思维,可不是我等能理解的。”

    曹丕听后也点头表示赞同,“父亲能得到易小川相助,当真是如虎添翼。”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